小助手攻略丨你的镜片真的清洗干净了吗?

小助手攻略丨你的镜片真的清洗干净了吗?

镜片的护理,可以说是配戴OK镜和RGP隐形眼镜的小伙伴们,日常最重视的一部分了。镜片清洗护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镜片的使用寿命、疗效以及对眼部造成的影响。 今天小助手来跟大家聊聊这个日常最基本的护理---镜片清洗!镜片清洗包括两个步骤,分别是揉搓和冲洗。 先来说说第一步揉搓。 搓洗是清洗中十分重要的一步, 每天都要对镜片进行彻底的搓洗, 这样才能清除镜片上的附作物, 避免眼部疾病的同时延长镜片的使用寿命! 揉搓的方法共有两种。 揉搓方法一 1. 将镜片凹面向上,置于右手食指和中指之间。 2. 将多功能护理液滴在镜片上,使镜片完全浸湿。 3. 用右手大拇指指腹前段轻按在镜片上,三根手指轻捏住镜片,同时大拇指顺时针或逆时针揉搓镜片 20 秒以上。   注意事项 - 揉搓镜片时食指和中指务必合拢, 搓洗时要使镜片均匀受力。   除了上面的揉搓方法外,也可如下进行。   01揉搓方法二 1. 将镜片凹面向上,置于手掌心内,手掌微微握起成贝壳状。 2. 用另一手的无名指指腹顺时针或逆时针搓揉镜片20秒以上。

高度屈光不正患者的RGP隐形眼镜应用

高度屈光不正患者的RGP隐形眼镜应用

屈光不正是目前全球眼科的常见疾病之一,2014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小学生视力不良达到45.71%,初中生达到74.36%,高中生达到83.28%,其中高度近视占比高达2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针对中低度近视患者,有很好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而高度屈光不正的患者只能通过框架眼镜、软性隐形眼镜、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和手术(激光和ICL)的方式去矫正,那么对于这些高度屈光不正迫切想要提高视力的患者,该如何选矫正方式?通过案例来寻找答案。   案例一 患者,女,37岁,双眼远处视物不清30余年,从6岁开始配戴近视眼镜,为了摆脱戴框架眼镜带来的不便及多年视物模糊的苦恼,患者来到医院想做近视眼手术。 眼前节检查情况良好,无异常。眼底检查双眼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脉络膜不均匀萎缩,周边网膜薄,未见裂孔。医生建议右眼ICL,左眼晶体置换,因患者对视力提高有要求,考虑到术后视力效果不能保证,且患者左眼度数较高,晶体度数达不到,最后建议患者试戴RGP。让患者直观的感受到配戴RGP后的视力情况,再选择矫正方式。 患者基础检查情况如下:   角膜地形图检查如图1、图2:   患者各项检查符合RGP验配适应症,按照RGP试戴片选片规则,选取首次试戴片参数如为: OD:Menicon Z 7.70/-4.00/9.2 OS:Menicon Z 7.70/-4.00/9.2 给患者戴镜适应20~30分钟,泪液稳定后进行配适评估荧光染色如下图: 从配适图上可以看出患者戴镜后双眼定位居中,活动度良好,染色后可以看到RGP镜片并没有与角膜有局部接触,相对比较均匀,患者自我感觉舒适度是可以接受的。片上验光后,患者配戴RGP右眼从戴框架眼镜最好的矫正视力0.13提高至0.8-2,左眼因眼底的问题视力虽没有明显的提升,但患者表示也比其框架眼镜视物要清晰,对于配戴RGP后的视觉效果患者很满意,并表示很多年没有看这么清楚了。   案例二 女、26岁、视力模糊10年余,一直戴框架眼镜,因对戴框架眼镜的外观不满意同时希望能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患者沟通过后不接受屈光手术。医生建议配戴RGP。 基础检查如下表:     试戴RGP后,矫正视力为0.7/0.5-,双眼视力均有提升,对比框架来说患者比较满意现在的视觉效果,沟通后患者决定验配RGP. 为什么患者会获得如此清晰的视力呢?对于高度屈光不正的患者来说,RGP是不是最佳选择呢? 先看一下高度屈光不正患者配戴RGP与框架眼镜和软性隐形眼镜之间的对比:   RGP与手术的对比:

“目立康隐形眼镜实训室”落成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目立康隐形眼镜实训室”落成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2019年10月30日, 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目立康隐形眼镜实训室”落成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大连板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孙政基总经理、隐形眼镜事业部孙现强部长一行及天津职业大学相关领导共同出席了揭牌仪式。   孙政基总经理在致辞中说,“目立康隐形眼镜实训室”的落成,是大连板桥与天津职大贯彻落实习总书记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作为知识双向流动的主要渠道,既有助于企业发展,还可以通过产教协同育人,把企业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培养造就面向行业未来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他表示,大连板桥将不懈努力,助力眼视光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推动眼视光教育和行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揭牌仪式后,天津职业大学企业家大讲堂第五期开讲。孙政基总经理和产品技术经理李文芳分别为在校学生进行了专题讲座。   大连板桥一直通过长效回报社会的公益机制,长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眼视光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板桥公司将持续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不断为国内眼视光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RGP在角膜屈光术后的应用

RGP在角膜屈光术后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的快速发展,角膜屈光手术的理论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完善,角膜屈光手术经经历了几次跨越性的变革,从最初的早期RK手术,到发展到后面的PRK、LASIK、LASEK、FS-LASIK、以及现在比较主流的全飞秒SMILE等手术方式;角膜屈光技术现已经比较成熟,其安全 、有效且并发症少等优点使之成为最受患者青睐的屈光手术[1]。 目前,每年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在逐年增加,但在临床中我们偶尔也会遇到一小部分患者,在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后多年,由于眼轴的增加或用眼强度的加深,再次发生了屈光不正。 此时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慢慢下降,屈光不正状态还是需要矫正,才能达到比较清晰的视力。那么屈光术后再次发生屈光不正,矫正方式有哪些可以选择呢?总体来讲目前也主要有三个方向可供选择:①再次屈光手术;②框架眼镜;③角膜接触镜。 对于再次屈光手术,这个需要根据当时做手术的矫正方式以及现有的角膜条件,综合手术医生的建议与风险评估看是否能再次进行二次增强手术。如果可以,那么也可以选择二次增强的个性化手术设计;框架眼镜矫正,是一个安全且便捷的矫正方式,但是有一部分屈光术后的患者,有可能由于早期光学区偏心切削等因素,导致矫正视力提升不到正常视力,也有可能屈光术后再次发生屈光不正时两只眼睛的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引起的屈光参差,容易出现配戴框架眼镜的左右眼出现不等像,引起视物疲劳等症状。 最后还有一种矫正方式,那就是角膜接触镜。我们首先要分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两大类。对于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在角膜屈光术后的矫正,国外有报道使用,国内使用相对较少,因为屈光手术后的患者,角膜中央平坦中周边相对陡峭,此时普通水凝胶SCL由于自身材质相对较软,戴在角膜上容易形成吻合于屈光术后角膜形状的形态,不能很好的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状态;而临床上使用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包括矫正屈光不正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简称RGP镜)和暂时降低近视度数为目的的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简称OK镜或塑形镜)[2],谢培英等总结的角膜屈光术后(RK、PRK、Lasik等)的视力低下的48例86只眼,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医源性圆锥角膜和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积极选择验配各类适宜的接触镜可显著提高视力,其中RGP镜最为有效[3]。本文案例将从RGP镜在常规屈光术后的验配重点阐述RGP在屈光术后的临床应用。   1临床案例 患者曹女士,45岁,主诉:17年间,双眼视物清晰度逐渐下降,十几年前曾行双眼Lasik屈光手术,做手术前的双眼屈光度约-6.00D~-7.00D;近五年视力又逐渐下降,且出现视物疲劳。无过敏史,无家族病史。 检查:裸眼视力:OD:0.1;OS:0.08 双眼眼睑(-),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轴深4CT,Tyd(-),虹膜纹理清,瞳孔形圆,对光反射可,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混浊,眼底视盘边清色淡,视网膜平伏,呈豹纹状眼底。   诊断:双眼Lasik术后,双眼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处置:讲明病情,建议进行屈光矫正,可优先考虑试戴RGP,缓解视物疲劳。   2案例分析 该患者为角膜屈光术后的患者,目前又出现了屈光不正的情况,而且还伴有双眼屈光参差,现建议进行RGP试戴进行屈光矫正。 首先对于此患者分析,现在是角膜做了手术之后的情况,角膜前表面被切削了,角膜曲率相对比较平坦,周边部角膜形态相对正常,那么此时我们验配RGP应该注意什么问题?RGP的基弧又该如何选择?对于RGP的配适应该达到与角膜中央曲率匹配还是与角膜周边部曲率匹配?我们通过下面一副示意图来理解:   从上图可以看到,角膜屈光术后的角膜,中央会比较平坦,而中周边部的角膜会相对比较正常,如果我们考虑使RGP的基弧达到与中央角膜曲率相匹配的话,那么镜片的周边部就会翘起来很高,镜片周边镜下泪液就会积聚,镜片定位也不会很稳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RGP配适还是需要选择使RGP的基弧达到与角膜的中周边配适一致,这样尽可能使镜片定位相对稳定,但是在这种配适之下,又会有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手术后的角膜中央曲率太平,与相对陡峭的RGP的基弧之间必定会留有间隙,而此间隙会有泪水填充形成一个凸透镜,中央的配适状态就会显示感觉像一个“偏紧”的配适,但屈光术后RGP验配中央有荧光堆积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并不一定是真的偏紧,我们应该结合中周边和边弧区参考整体配适。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RGP的基弧如何选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需要使RGP的基弧尽可能达到与角膜的中周曲率一致,那么我们RGP的基弧选择就得参考角膜的中周边区域,对于一般的角膜屈光手术光学区的切削部分,大多是在角膜中央6mm的区域位置,所以我们RGP的首选基弧需要跨过中央6mm区域的位置,然后再选择周边的正常角膜曲率作为参考,本案例中,患者做了Pentacam角膜地形图,其中有表示角膜中央3、5、7mm的圆环,那么此时我们可以参考角膜中央7mm(距离角膜中心3.5mm)的位置取4点的平均曲率半径,作为RGP首选试戴片的基弧参考值,如图所示:   根据地形图计算右眼首选BC=(45.1+41.9+43.4+42.6)/4=43.25=7.8mm; 左眼同理选择基弧,根据地形图中央7mm的位置如图:  

病毒性角膜炎引起角膜白斑与不规则角膜散光RGP视力矫正一例

病毒性角膜炎引起角膜白斑与不规则角膜散光RGP视力矫正一例

临床案例及解决过程  1患者的基本情况 女,38岁,一年前左眼感染病毒性角膜炎,治愈后角膜留有白斑,综合验光检查患者左眼视力矫正不应,角膜地形图检查左眼高度不规则角膜散光;右眼常规近视与散光。 患者眼部数据采集与相关检查结果见图1。 电脑验光结果与左眼裂隙灯检查,左眼可见角膜白斑瘢痕,框架眼镜矫正不良。     2本案解决思路 左眼病毒性角膜炎愈合后引起高度不规则角膜散光,因角膜瘢痕引起的不规则角膜散光造成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不良,遂推荐高透氧的RGP隐形眼镜试戴以提高矫正视力。患者年龄偏大,且工作接触电脑时间长偶有眼干涩感觉,建议试戴高透氧率和等离子处理亲水性好的目立康Z镜片。左眼选片参考及试戴过程如下表1所示。   3取片情况 患者左眼荧光染色情况良好,矫正视力与配戴感良好(见图2)。   案例小结及经验归纳 1.临床中有角膜炎、角膜溃疡等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逐渐恢复后,根据溃疡深浅不同而留下不同程度的角膜瘢痕,根据角膜瘢痕的严重程度,临床可分为云翳、斑翳和白斑。薄的瘢痕为角膜云翳,较厚为角膜斑翳,再厚而致密的则为角膜白斑。由于“角膜炎”病史造成角膜云翳,角膜散光高、形态欠规则,可根据云翳深度确定角膜屈光手术的视力矫正方案[1]。本案患者为角膜白斑与不规则角膜散光,首选非手术更安全的屈光矫正方法为RGP视力矫正。 2.RGP为硬性高透氧角膜接触镜,因其材料及设计的特殊性,对于本案患者的临床矫正意义更为重大:配戴RGP在收获较高矫正视力的同时,因材料自身透氧高,且镜片悬浮于角膜表面具有活动度有良好的泪液交换,可以保证角膜的安全性;因RGP泪液透镜效果,可以通过泪液透镜矫正不规则角膜散光,对患者不规则角膜散光能够通过泪液填充使角膜前表面的屈光界面重塑,让患者收获良好矫正视力;临床专家认为,RGP是矫正不规则角膜散光、重建角膜前表面屈光面的利器,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2]。 3.本案在经过临床医生确诊病毒性角膜炎已愈合且无病情复发情况下,进行RGP验配的视力矫正,以后眼部相关病情、视力相关检查还需临床严格密切随诊。 参考文献: [1][2] 梅颖《角膜炎后不规则角膜的视力矫正——屈光手术还是RGP?》 【本文已在《隐形眼镜世界》2019年第2期发表】 作者 | 丁翠翠大连板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隐形眼镜事业部

影响中国几亿人!国家卫健委刚刚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

影响中国几亿人!国家卫健委刚刚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指导科学规范开展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技术能力,特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一、适用范围 《指南》适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目标读者为省、市、县各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人员。   二、近视防控基本知识 (一)名词术语 1.视力:又称视锐度,指眼睛识别物象的能力,分为中心视力与周边视力(即视野),前者系指眼底黄斑区中心凹的视锐度,后者系指黄斑区注视点以外的视力。一般所谓视力均系指中心视力而言。识别远方物象的能力称远视力,识别近处物象的能力称近视力。 2.裸眼视力:又称未矫正视力,指未经任何光学镜片矫正所测得的视力,包括裸眼远视力和裸眼近视力。 3.矫正视力:指用光学镜片矫正后所测得的视力。包括远距矫正视力和近距矫正视力。 4.视力不良:又称视力低下。指根据《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2011)检查远视力,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低于5.0。其中,视力4.9为轻度视力不良,4.6≤视力≤4.8为中度视力不良,视力≤4.5为重度视力不良。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原因多见于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以及其他眼病(如弱视、斜视等)。 5.近视: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病理状态,其表现为远视力下降。 6.筛查性近视:应用远视力检查、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电脑验光(俗称电脑验光)或串镜检查等快速、简便的方法,将儿童青少年中可能患有近视者筛选出来。当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裸眼远视力<5.0时,通过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SE)<﹣0.50D判定为筛查性近视;无条件配备电脑验光仪的地区,可采用串镜检查,当正片(凸透镜)视力下降、负片(凹透镜)视力提高者,判定为筛查性近视。 7.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视、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验光。 (二)近视分类 1.根据散瞳后验光仪测定的等效球镜(SE)度数判断近视度数,根据SE度数可以把近视分为低、中和高三个不同程度。 (1)低度近视:﹣3.00D≤SE<﹣0.50D(近视50~300度之间); (2)中度近视:﹣6.00D≤SE<﹣3.00D(近视300~600度之间); (3)高度近视:SE<﹣6.00D(近视600度以上)。 2.根据近视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又可以将近视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1)单纯性近视:多指眼球在发育期发展的近视,发育停止,近视也趋于稳定,屈光度数一般在-6.00D之内。其中绝大多数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用适当光学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 (2)病理性近视:多指发育停止后近视仍在发展,并伴发眼底病理性变化的近视类型,亦称为进行性近视,大多数患者的度数在﹣6.00D以上。常见眼底改变有近视弧形斑、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脉络膜萎缩、视网膜脱离、后巩膜葡萄肿等。 (三)近视的症状及危害 近视的典型症状是远视力下降。其主要表现包括: (1)远视力下降,近视初期常有远视力波动; (2)注视远处物体时不自觉地眯眼、歪头; (3)部分近视未矫正者可出现视疲劳症状; (4)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和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特别是高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增高,严重者导致失明。

非球面设计在RGP隐形眼镜中的应用

非球面设计在RGP隐形眼镜中的应用

除先天因素外,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儿童过早接触并沉溺于电子产品;青少年课业繁重,造成用眼负荷过重 ;以及户外活动时间过少等因素导致了近视问题不断加重。原来的普通球面镜片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对于高视觉质量的需求,非球面设计镜片的矫正效果已获得普遍认可。 名词解释 非球面镜(aspheric lens)顾名思义为“不是球面”的眼镜片。球面镜(spheric lens)曲率连续均匀,整个表面的曲率半径一致,如同一个球。非球面镜的表面会发生形状变化,整个表面的曲率半径不一致。一般而言,非球面镜的表面曲率来自于圆锥截面。   非球面设计的优点 1、从光学上矫正了镜片产生的像差; 2、镜片表面曲率变平,减少放大率,增加美观性; 3、镜片更薄、更轻; 4、镜片的弧度与镜圈的弧度匹配,配装安全; 5、非球面设计也可用于制造渐变镜。   非球面镜的光学特性 非球面镜的设计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薄镜片,我们知道,负镜片的屈光力越大,后表面越陡,前表面越平;正镜片的屈光力越大,后表面越平,前表面越陡;不论是负镜片还是正镜片,随着屈光度增加,镜片的边缘厚度或中心厚度随之增加,影响配戴舒适度,能够改善的方式就是采用非球面的几何特性。对于正镜片,边缘厚度限制了中心厚度,采用非球面设计后,镜片前表面曲率变平使边缘厚度增加,因此研磨镜片后可以使正镜片的中央厚度变薄。减薄镜片的厚度还可以采取缩小镜片直径和增加眼镜片折射率的方法,临床上,几种厚度减薄法可以相互结合。(见图1)   对于减薄负镜片,可以采用非球面设计使镜片前表面的周边更陡,或者使镜片后表面的周边变平(见图2),亦或前后表面同时采用非球面设计。 当然,如果镜片是双非球面设计,矫正效果会更优于后表面非球面设计的镜片。   我们知道,镜片的最佳形式是为了消除或者最小化镜片产生的像差,影响戴镜者的主要像差包括: 1.横向色差; 2.斜向像散; 3.场曲; 4.畸变。横向色差与镜片的阿贝数相关,可以通过选择高阿贝数的镜片材料来最小化横向色差。对于镜片的畸变,大多数人比较容易适应,并且只有在镜片形式变化很大,或者处方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戴镜者才易察觉。其实对人眼影响最大的像差是斜向像散和场曲,只有选择合适的镜片形式才能降低这两种像差对人眼视物的影响。   斜向像散:简称像散,是指由轴外点产生的影响视物清晰度的单色像差,由于物点不在镜片的光轴上,它发出的光束与光轴产生较大的倾斜角,该光束经镜片折射后,不能聚焦于一点,导致成像不清晰。 场曲:是使镜片周边的球性成分产生屈光力偏差,是镜片的斜向像散被完全消除后,戴镜者通过镜片的周边视物时仍可能感受到的一种像差,也称屈光力误差。   镜片的形式又会影响离轴性能,理想的镜片形式是使戴镜者的视线通过镜片上任意位置时,都能获得与镜片的光学中心一致的视觉性能;对于球面镜,优化离轴性能只能通过改变镜片的基弧,但基弧的改变也有相应的限制,因此,简单的球面设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戴镜者的视觉需求。 随着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旋转机械工艺,以及数控磨削车床的普及,衍生了非球面设计的镜片。简言之,非球面镜片就是通过校正球面屈光力来消除周边像差的,不仅最小化了离轴误差,而且即使是不同镜片种类,镜片的形式也不会相差太大,对于相同的屈光力,畸变也不会明显变化。   案例分享  

案例小结 | 目立康安氧视与目立康Z的验配方法、视觉效果、配适对比

案例小结 | 目立康安氧视与目立康Z的验配方法、视觉效果、配适对比

目立康安氧视(Menicon Tinu)作为延续目立康卓越品质的高端旗舰产品,作为RGP隐形眼镜领域的尖端之作,其极高的安全性、优异的舒适度、清晰的视觉质量闪耀着目立康不断追求创新的品牌光辉,自2019年初中国上市就备受用户及行业的关注和期待。 作为目立康Z的全新升级版,本文将以患者试戴为切入点,探讨一下目立康安氧视与目立康Z在验配方法、临床配适、视觉效果方面的对比。 患者信息 女,间歇性配戴软镜,以框架验配为主,欲摘镜,但角膜厚度较薄,手术风险较大,使用舒适度更高的目立康安氧视。 问题 1 对于目立康安氧视与目立康Z两款产品,验配方法是否存在不同? 目立康安氧视初选试戴片方法:BC=MeanK+α值 01问题小结: 从以上病例可以看出,目立康安氧视与目立康Z的初选试戴片方法一致,验配流程也并无差异。   问题 2因设计不同,配适与目立康Z对比,有何区别? 02问题小结对于配适上最大的区别,无论平坦、平行、陡峭,目立康安氧视的边弧较目立康Z的边弧宽。原因是目立康安氧视的边缘内表面在做薄型处理时,由于更加宽阔的前后表面倾斜面的设计及更加薄型圆边的设计,边翘抬高了0.05mm。使用目立康安氧视验配时的平行配适,会容易让人误判为平坦配适,而目立康安氧视的陡峭配适时,仍会存在一个较宽的边弧,这会让大家有所疑惑,有所混淆。所以了解产品的设计特征,才可以更好的判断验配时的配适。   问题 3 目立康安氧视与目立康Z相比,视觉效果有何区别?   03问题小结目 立康安氧视采用升级的非球面设计,使配戴镜片时,不光在中央时可以减小相差得到清晰的像,在瞬目时,镜片活动,也同样可以减小相差,得到清晰的像,维持稳定的视觉效果。采用40只眼做了研究,目立康安氧视的视觉效果及视力稳定性优于目立康Z。 产品小结 极高的安全性 目立康安氧视采用Menicon Z素材,163的高DK值可以使配戴无忧,更加安全。 优异的舒适度 目立康安氧视的边缘比目立康Z薄30%,更加宽阔的前后表面倾斜面的设计,以及更加薄型圆边的设计,减少了对眼睑及角膜的摩擦。所以目立康安氧视配戴的舒适感由于目立康Z。验配方法与目立康Z并无差异,在配适上,目立康安氧视的边弧较宽。 清晰的视觉质量 采用全新双非球面设计,更加贴合角膜,并最大限度减少像差;瞬目时,修正了由于镜片活动可能产生的视觉波动,从而获得更稳定、更清晰的视觉体验。

目立康400消费者热线正式开通, 开启专属服务新体验!

目立康400消费者热线正式开通, 开启专属服务新体验!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更好的了解广大用户对目立康产品及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解答患者疑问,即日起,目立康产品消费者尊享服务热线4006-1818-15正式开通,竭诚提供5×8小时的热线服务。 作为目立康产品的中国客户服务中心,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懈努力。通过咨询热线,用户可进行产品使用疑问、售前售后服务等各方面咨询,中心将及时提供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客户享有作为目立康用户的尊贵舒心体验。 现升级后的400热线服务,是大连板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全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及品牌体验的重要一步;其将继续发挥双向沟通职能,第一时间受理用户的意见反馈,并及时为消费者答疑解难,将为用户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 未来,目立康产品客户服务中心将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及完善服务范围,为国内用户创造更多便捷的沟通渠道,搭建与消费者之间信任的桥梁! 客服小姐姐们的flag是:只有您想不到的问题,没有我们给不了的答案!! 4006-1818-15 记得拨打哦~ 工作时间 8:3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CCOS2019干货特辑:近视防控热点、先白视觉矫正的学术二重奏

CCOS2019干货特辑:近视防控热点、先白视觉矫正的学术二重奏

眼科盛会,汇聚四海英才;姑苏亭台,相约五洲俊贤。CCOS2019盛大开幕。 学海无涯,聆听前沿声音;研途求索,交融碰撞共生。目立康再赴苏州之约。 9月5日-6日的目立康视光论坛,眼视光领域多位重量级嘉宾悉数亮相,围绕近视防控、先白矫正相关热点问题上演头脑风暴,跟上大咖的节奏,一起来领略现场的精彩 !   “先”睹为快:畅谈先白矫治 谢培英教授 北京远程视觉视光眼科门诊通过近几年北医眼视光中心的RGPCL验配病例显示,应用于高度近视、高度散光,圆锥角膜,先白术后、眼外伤术后等病症的验配比例较高。接触镜矫正儿童屈光不正的验配中,RGPCL所占比例更大。接下来,谢培英教授对RGPCL的优势和视力矫正效果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针对数月至几岁的儿童患者的视力矫正,需要耐心细致、多样矫正、有效评价、择优选择,同时术后的监督管理尤为重要。 崔燕辉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婴幼儿白内障术后的视功能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手术只是治疗的开始,屈光矫正应该从手术后即刻开始。在对比了术后植入人工晶体、利用框架眼镜矫正视力的优缺点之后,崔燕辉教授指出,婴幼儿配戴角膜接触镜视觉质量、视野优于框架眼镜,婴幼儿对接触镜的耐受优于成人。婴幼儿无晶体眼RGP的验配具有挑战性,需要白内障医生、临床医生、验配师、家长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更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陈伟蓉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小儿白内障是儿童首位致盲眼病,约占儿童盲50%。陈伟蓉教授对小儿白内障手术的特点和相关技术要领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强调对于先白术后单眼无晶状体眼患儿,RGP是屈光矫正及弱势治疗的重要手段。同时指出,白内障摘除术是治疗小儿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之一,要重视小儿眼球解剖及发育特点,需根据其具体情况,个性化设计手术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常枫教授 中部战区总医院 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RGP放大倍率小(约5%~10%)、物像失真小、特别是单眼配戴可以保持双眼物像融合形成双眼视、矫正不规则散光、不影响视野、无成像畸变,为无晶状体眼在视力提高及视功能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矫正方式,验配与定期复查会最大程度降低戴镜风险。 毛欣杰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两次手术期间无晶体眼阶段是视力发育的宝贵时间,白内障手术打通了光路,而屈光矫正方式是提高视觉质量,先白术后的屈光矫正提倡越早越好,越清楚越好。毛欣杰教授指出,框架眼镜是最容易获得的矫正方法,而RGP矫正是更具优势的矫正方法:视觉质量更好,矫正散光效果更佳、视觉效果更真实、视野范围更宽广。弱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双眼视觉的建立——立体视,角膜接触镜是屈光参差建立双眼视必不可少的方法。   杨积文教授 沈阳爱尔眼科医院 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摘除晶体后,需要确保视觉通路通畅,同时更要重视屈光矫正、视觉刺激训练以及人工晶体的植入。RGP透氧率高,光学矫正效果更好,是先白术后患儿进行视觉矫正的最佳选择。对于先白患儿配戴RGP,杨积文教授表示一直以来使用的镜片是Menicon Z,因为透氧性更高,安全性毋庸置疑。目前婴幼儿先白验配RGP存在的问题:角膜曲率的测量;追加验光,屈光度的确认;家长的摘戴指导;更换频率高,镜片丢失破损;角膜损伤。   余涛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GP适用于单眼、双眼无晶体眼和人工晶体眼,特别是伴眼球震颤的情况。RGP隐形眼镜DK值高、透氧性高,镜片直径小易配戴,最高可达+25D,接触镜相关并发症少,是先白术后屈光矫正的第一选择。其中Menicon Z的验配范围可达+25.00D~-25.0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