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enicon Tinu的独特设计,看硬镜定位及视觉质量如何改善?

从Menicon Tinu的独特设计,看硬镜定位及视觉质量如何改善?

亚洲人的眼睑偏紧,RGP在配戴过程中,瞬目出现眼睑夹持镜片的情况较多,部分患者眼睑夹持镜片即使通过调整基弧、增加镜片直径的方式偏位改善也不大。 随着Menicon Tinu的上市,由于在边缘设计上的薄化,以及全新的非球面设计,对于部分患者而言,患者定位及活动度的改善非常明显。 所以对于目前已经配戴RGP的患者眼睑夹持镜片,您可能需要做的是更换一种设计。 我们一起来看看Tinu带来的改善效果: 试戴对比 01活动度与定位对比 Tinu明显改善了患者眼睑夹持镜片的情况,定位更居中。 (温馨提示:荧光染色前观察自然眨眼状态下镜片的活动度及定位才是最真实的哦!) 根据Menicon Tinu与Menicon Z两种镜片的相同选片原则:BC=Mean K+α值,为同一患者双眼选取参数都为7.70/-4.00/9.2(患者完整资料在文末),分别对比不同型号镜片验配差异: 此患者属于上低型眼睑,正常睁眼时眼睑遮盖了上方角膜3mm左右,且暗瞳较大。从上面的对比视频可明显看出,配戴试戴片Z时,自然眨眼上睑明显夹持镜片,导致镜片微上偏,活动度较小,随眼睑一起活动所以容易出现眩光等视觉波动。 而配戴Tinu后,镜片边缘更薄的设计使得上睑不易夹片,此时镜片呈现垂直顺滑2mm左右的活动度,可观察到镜片定位有所改善呈居中状态。 02荧光染色对比 Tinu内表面周边部倾斜面更宽,泪液交换更顺畅。 从以上对比图可观察到,荧光染色后,相同基弧下,两种镜片的染色均显示中周部整体均匀,呈现平行配适状态,综合活动度及定位判断基弧7.70为此患者最佳配适基弧,故未进行调片。不同的是,此时我们便可明显看出Tinu的周边部倾斜面较Z更加的宽阔。 03片上对比 Tinu片上残余散光较Z有所改善。   两个镜片虽然最终的追加光度是一致的,但左图Tinu客观片上度数残余散光度数仅右眼-0.25D;而右图Z客观片上度数残余散光度数右眼为-0.50D,左眼为-0.75D。 由于常规RGP最终光度只有球镜度数,但配戴Tinu对于此患者残余散光量更小,散光矫正更加彻底,患者的视觉效果更佳。 经过充足时间的试戴后,患者告诉我们Tinu带给她更加舒适的配戴感,甚至有时感受不到眼中镜片的存在。镜片可以在眼中更加自由的活动,而不是涩涩的夹持感,整体视物的稳定性也有所改善。所以患者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全新、优质的Menicon Tinu。 最终定片:OU/Menicon Tinu/7.7./-2.25/9.2 患者配戴Tinu后首次复查也反馈,Tinu的视觉质量明显优于以往的RGP镜片,戴镜体验非常满意。 综上,对于部分定位、活动度、视觉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首推Menicon Tinu进行试戴验配!

从Menicon Tinu的透氧性能,看接触镜高透氧的重要性

从Menicon Tinu的透氧性能,看接触镜高透氧的重要性

角膜氧供来源 氧气在地表大气中的比例大约为21%,睁眼时,角膜上皮主要通过大气中的氧溶解到泪膜中获取氧供,也有部分来自于角膜缘和睑结膜血管,然后传送到角膜基质。当配戴接触镜时,角膜表面的氧供来源发生改变。 当配戴的是硬性角膜接触镜时,来源为:A:气体首先溶解到镜片前表面,然后弥散入镜片材料基质;B:气体到达镜片后表面后离开,溶解到镜后泪膜并到达角膜表面。即一部分通过镜片传递氧,一部分通过泪液直接传递。 图1 镜片配戴在角膜上 当配戴的是软性角膜接触镜时,水凝胶软镜是通过镜片内的水分子传递氧,透氧性与镜片含水量成正比;硅水凝胶的透氧性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硅的成分,不是单纯的依赖含水量。 随着镜片材料的升级,软镜和硬镜材料的透氧性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镜片材料传递氧的性能即DK值相差不大,但是硬镜相比软镜有一个无法超越的优势,即硬镜具有良好的泪液交换,每次眨眼角膜即可获得新鲜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泪液,将之前含有代谢产物的泪液排出,极大程度的保证了角膜氧供,安全性更高。 图2 供给氧气、排出废物 对氧气的需求 角膜需要葡萄糖、氨基酸、氧来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角膜无血管,其营养物质和氧主要来自泪液、房水和透过泪液的大气,如果氧供不足,角膜需氧代谢平衡就会丧失,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角结膜问题,由此可见角膜的健康与其氧供休戚相关。 当配戴接触镜后,角膜氧供量即受到影响,为了维持角膜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对接触镜的氧通透性(DK值)和氧传导性(DK/t)值有一定要求。 当接触镜配戴方式为日戴时,为使角膜水肿为0,需要DK/t=(24.1±2.7)×10-9(cm×ml O2)/(s×ml×mmHg),EOP为9.9%(EOP为等效氧分压,即戴镜后角膜面实际的氧分压,EOP为21%时代表对氧气完全通透,镜片材料EOP值越高越好)。这个指标一般现在许多软镜和RGP接触镜都可以达到。 当接触镜配戴方式为夜戴时,要使角膜水肿不超过4%(裸眼闭眼过夜后产生的生理性水肿量),DK/t至少为87;若要使水肿减少到3.5%,则要求DK/t值在107以上;如要将水肿减少3.2%以下,则要有至少125的DK/t值。 安氧视的材料为目立康Z,其DK值高达163,是目前国内所有RGP材料中DK值最高的;在-3.00D时,镜片中心厚度为0.13mm,计算出DK/t值即为125,已达到最优过夜配戴标准,EOP非常高,接近20%(如图3),与裸眼时的21%十分接近。 图3 目立康Z材料的DK/t值与EOP关系 日间配戴更是具有非常高的安全系数,正常配戴十几个小时对眼表产生的影响非常小,与裸眼时的角膜水肿情况基本一致(如图4)。 图4 镜片材料对角膜水肿的影响 缺氧的危害 在正常的氧环境,如在海平面,大气中氧含量为21%,此时维持正常的代谢,在该氧水平,角膜上皮表面可以获得足够的氧而避免产生水肿和其他生化、生理改变。当闭眼时,或者当配戴接触镜时,氧气利用率将下降,保证角膜健康的关键是确定角膜的临界氧,即氧气下降到该值以下,将会出现角膜功能异常,同时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由此可知,配戴接触镜并不仅仅是对配戴者进行光学矫正,配戴接触镜后可能引起的一系列角膜问题也是需要进行考虑的。 Menicon一直以提供健康、清晰、舒适的角膜接触镜为目标而努力,在追求眼健康的过程中,为了维持角膜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气,Menicon自主研发了高透氧的Menicon EX,超高透氧的Menicon Z、Menicon Tinu系列镜片,并就镜片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力求给配戴者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配戴体验。 角膜的氧供十分重要,因日戴或过夜配戴等配戴方式的不同,以及镜片厚度、含水量、度数、泪液交换量、镜片的配适特征等对氧供都有不同的影响,目立康Menicon将持续对镜片的材料、设计进行更深入的研发,给配戴者带来更健康、清晰、舒适的戴镜体验。 以上内容参考:人卫版第三版《接触镜学》

硬镜戴镜教程

硬镜戴镜教程

第一次戴硬镜的你,大概是这样的 (内心OS:我准备好了、我可以的、医生是这样教我的、咦?镜片怎么还在手上……) 第一次帮孩子戴OK镜的你,大概是这样的 (内心OS:你睁眼、你呗动、你看前面、唉唉唉马上进去了….) 戴镜可真是太难了! 道理我都懂,但是臣妾真的做不到…… 第一次戴硬镜,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恐惧! 只要你功课做好,准备充足, 戴镜其实超简单!! 今天的推送小助手准备了超详细的 戴镜教程! 快来跟小助手一起学起来吧! 问题一 part one 戴镜前应该准备些什么? 问题二 part two 戴镜前应该注意些什么? 戴镜摘镜前,请修剪指甲,避免指甲划破损坏镜片。 戴镜摘镜前,需使用温和的中性洗手液或肥皂清洁双手。并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双手。再用干净的无毛絮纸巾擦干。 操作时,身体要尽量贴近桌面,防止镜片掉落地上。 每次配戴镜片前,请先对镜片进行清洁消毒。 问题三 part three 如何戴镜?

从Menicon Tinu的等离子技术,看硬镜等离子处理对配戴有何影响?

从Menicon Tinu的等离子技术,看硬镜等离子处理对配戴有何影响?

随着硬镜的日益普及,人们对硬镜产品性能的诉求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患者在使用硬镜过程中拥有更高的安全保障、配戴舒适度,以及更稳定清晰的视觉质量,硬镜产品无论在安全性及功能性上都一直致力于不断的完善和创新,然而其中“等离子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01什么是等离子 在日常中物质存在的状态分为三大类,即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会使气体电离形成电子和离子,电离到一定程度时使电子和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气体的状态起了根本的变化,它的性质变得完全不同,为了区别于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状态,我们称物质的这种状态为物质的第四态,又叫等离子态。等离子处理的过程可以达到清洗,聚合物的表面重组,聚合物的表面改性等效果。不同的等离子处理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02等离子处理方式 湿润角 首先需了解湿润角的概念:如下图所示,在CL材料表面滴一滴小水滴,小水滴与材料表面形成的角度,叫做接触角,又叫湿润角,用来表示材料的湿润性,接触角越小湿润性越好,镜片配戴眼内后不会模糊或形成水滴,从而得到良好的视力和舒适度。   目立康安氧视(Menicon Tinu)隐形眼镜的等离子处理是镜片在密闭的空间内,在低压力状态下,镜片中的氧、硅、氟、碳等离子处于游离状态;此时,向密闭的空间注入氧气,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分子重新组合排列,镜片表面的硅、氟与氧结合,沉淀被分离,因此镜片表面具有很好的亲水性。 这种独特的等离子处理技术所达到的等离子效果是作用在材质本身,并不是镀膜,作用效果可持久保持,镜片在配戴的使用期限内,均可保证良好的等离子效果。 03如何辨别镜片等离子是否遭到破坏   为了清楚观察,用荧光素染色后的水冲洗镜片,没有经过等离子处理的镜片由于亲水性低,液体在镜片表面分布不均匀,会形成水滴挂在镜片表面,配戴后的舒适度,视觉效果均不如等离子处理后的镜片。而经过等离子处理的镜片当液体流向镜片表面时,液体在镜片表面分布均匀的从上至下流过,当镜片戴入眼内时,泪液会在表面均匀分布,不会形成水滴,从而达到更高的舒适度及视觉质量。在临床中我们也可以直接用生理盐水冲洗镜片,然后迅速对照灯光或者裂隙灯观察镜片水面的分布情况,来辨别镜片等离子处理是否损坏。 遭到严重破坏的等离子处理镜片配戴眼内后产生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当患者油脂分泌较多时,镜片配戴一段时间即可产生镜片油脂附着的情况,从而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及舒适度。 04如何保证镜片等离子处理的寿命   怎么分辨镜片是不是等离子处理?就是看镜片原包装里有没有保存液,有保存液的镜片就是等离子处理镜片。目立康镜片由于经过特殊的等离子技术的处理,不可以干保存和使用有研磨成分的护理液,上述方式均可破坏等离子效果,减短等离子效果的有效时间。  05镜片等离子处理有多重要目立康安氧视等离子处理的优势   1.分子级清洗:清洗镜片加工后的残余杂质,使镜片表面更加光滑。 2. 减小镜片湿润角,提升舒适度; 3.增强镜片抗污性能:亲水性增加,降低蛋白质油脂等沉淀的吸附力。 4.提升视觉质量。

角膜塑形镜、RGP隐形眼镜发生偏位怎么处理

角膜塑形镜、RGP隐形眼镜发生偏位怎么处理

配戴角膜塑形镜、RGP隐形眼镜的过程中,镜片偏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出现镜片戴偏的问题该怎么复位?怎样处理才正确、安全、快速?我们的解决方法来咯~ 方法1.吸棒法     1、向镜片偏位的眼内滴1-2滴润眼液,拉开眼睑,眼球向上下左右四个方位转动,寻找到镜片并让镜片完全暴露出来。     2、用彻底清洁后的吸棒吸盘端,轻轻按压镜片的中周边区,吸住镜片,再将镜片从眼内取出。   方法2.移镜法     1、对着镜子找到移位的镜片,滴入润眼液,以右眼为例,如果镜片移位到颞侧,左手持镜子,把镜子置于镜片偏位的相反方向,保持其它不变的情况下,转动眼睛看向镜子。   2、用食指和中指按住颞侧眼角,并将镜片边缘固定住,切勿压住镜片,将镜子慢慢移向镜片偏位的颞侧方向。同时,眼睛跟着镜子移动,让镜片复位。

RGP在角膜屈光术后的应用

RGP在角膜屈光术后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的快速发展,角膜屈光手术的理论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完善,角膜屈光手术经经历了几次跨越性的变革,从最初的早期RK手术,到发展到后面的PRK、LASIK、LASEK、FS-LASIK、以及现在比较主流的全飞秒SMILE等手术方式;角膜屈光技术现已经比较成熟,其安全 、有效且并发症少等优点使之成为最受患者青睐的屈光手术[1]。 目前,每年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在逐年增加,但在临床中我们偶尔也会遇到一小部分患者,在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后多年,由于眼轴的增加或用眼强度的加深,再次发生了屈光不正。 此时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慢慢下降,屈光不正状态还是需要矫正,才能达到比较清晰的视力。 那么屈光术后再次发生屈光不正,矫正方式有哪些可以选择呢?总体来讲目前也主要有三个方向可供选择:①再次屈光手术;②框架眼镜;③角膜接触镜。 对于再次屈光手术,这个需要根据当时做手术的矫正方式以及现有的角膜条件,综合手术医生的建议与风险评估看是否能再次进行二次增强手术。如果可以,那么也可以选择二次增强的个性化手术设计;框架眼镜矫正,是一个安全且便捷的矫正方式,但是有一部分屈光术后的患者,有可能由于早期光学区偏心切削等因素,导致矫正视力提升不到正常视力,也有可能屈光术后再次发生屈光不正时两只眼睛的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引起的屈光参差,容易出现配戴框架眼镜的左右眼出现不等像,引起视物疲劳等症状。 最后还有一种矫正方式,那就是角膜接触镜。我们首先要分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两大类。对于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在角膜屈光术后的矫正,国外有报道使用,国内使用相对较少,因为屈光手术后的患者,角膜中央平坦中周边相对陡峭,此时普通水凝胶SCL由于自身材质相对较软,戴在角膜上容易形成吻合于屈光术后角膜形状的形态,不能很好的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状态;而临床上使用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包括矫正屈光不正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简称RGP镜)和暂时降低近视度数为目的的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简称OK镜或塑形镜)[2],谢培英等总结的角膜屈光术后(RK、PRK、Lasik等)的视力低下的48例86只眼,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医源性圆锥角膜和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积极选择验配各类适宜的接触镜可显著提高视力,其中RGP镜最为有效[3]。本文案例将从RGP镜在常规屈光术后的验配重点阐述RGP在屈光术后的临床应用。 临床案例1   患者曹女士,45岁,主诉:17年间,双眼视物清晰度逐渐下降,十几年前曾行双眼Lasik屈光手术,做手术前的双眼屈光度约-6.00D~-7.00D;近五年视力又逐渐下降,且出现视物疲劳。无过敏史,无家族病史。 检查:裸眼视力:OD:0.1;OS:0.08 双眼眼睑(-),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轴深4CT,Tyd(-),虹膜纹理清,瞳孔形圆,对光反射可,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混浊,眼底视盘边清色淡,视网膜平伏,呈豹纹状眼底。 诊断:双眼Lasik术后,双眼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处置:讲明病情,建议进行屈光矫正,可优先考虑试戴RGP,缓解视物疲劳。 案例分析2 该患者为角膜屈光术后的患者,目前又出现了屈光不正的情况,而且还伴有双眼屈光参差,现建议进行RGP试戴进行屈光矫正。 首先对于此患者分析,现在是角膜做了手术之后的情况,角膜前表面被切削了,角膜曲率相对比较平坦,周边部角膜形态相对正常,那么此时我们验配RGP应该注意什么问题?RGP的基弧又该如何选择?对于RGP的配适应该达到与角膜中央曲率匹配还是与角膜周边部曲率匹配?我们通过下面一副示意图来理解: 从上图可以看到,角膜屈光术后的角膜,中央会比较平坦,而中周边部的角膜会相对比较正常,如果我们考虑使RGP的基弧达到与中央角膜曲率相匹配的话,那么镜片的周边部就会翘起来很高,镜片周边镜下泪液就会积聚,镜片定位也不会很稳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RGP配适还是需要选择使RGP的基弧达到与角膜的中周边配适一致,这样尽可能使镜片定位相对稳定,但是在这种配适之下,又会有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手术后的角膜中央曲率太平,与相对陡峭的RGP的基弧之间必定会留有间隙,而此间隙会有泪水填充形成一个凸透镜,中央的配适状态就会显示感觉像一个“偏紧”的配适,但屈光术后RGP验配中央有荧光堆积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并不一定是真的偏紧,我们应该结合中周边和边弧区参考整体配适。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RGP的基弧如何选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需要使RGP的基弧尽可能达到与角膜的中周曲率一致,那么我们RGP的基弧选择就得参考角膜的中周边区域,对于一般的角膜屈光手术光学区的切削部分,大多是在角膜中央6mm的区域位置,所以我们RGP的首选基弧需要跨过中央6mm区域的位置,然后再选择周边的正常角膜曲率作为参考,本案例中,患者做了Pentacam角膜地形图,其中有表示角膜中央3、5、7mm的圆环,那么此时我们可以参考角膜中央7mm(距离角膜中心3.5mm)的位置取4点的平均曲率半径,作为RGP首选试戴片的基弧参考值,如图所示:   根据地形图计算右眼首选BC=(45.1+41.9+43.4+42.6)/4=43.25=7.8mm; 左眼同理选择基弧,根据地形图中央7mm的位置如图:   根据地形图计算首选BC=(43.6+41.2+44.1+41.9)/4=42.70=7.9mm。所以,通过地形图的分析和选择,最终给该患者首选RGP的基弧试戴了: OD:7.8/-10.00/9.2

婴幼儿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验配RGP隐形眼镜两例

婴幼儿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验配RGP隐形眼镜两例

先天性小眼球的眼球体积明显较小,眼轴长度≤20.5mm,角膜直径<10.0mm,晶状体多为球形,晶状体眼球容积比增大,合并小角膜、浅前房、白内障等。 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行晶体摘除术是必然的,然而术后必须做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符合晶体植入的条件后再行晶体植入术,否则会导致永久性弱视。 但是因为这类病人的解剖特点,晶体植入术比较困难,术后风险大。所以植入晶体之前的屈光矫正只能选择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框架眼镜的视觉效果很差并且大多患儿不配合戴框架眼镜,所以角膜接触镜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角膜接触镜分为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RGP隐形眼镜),软性角膜接触镜因存在透氧低、最高正屈光度太低、镜片直径大戴镜困难等问题不适合婴幼儿,所以综上分析,选择一款透氧高的RGP隐形眼镜是更佳选择。 以下介绍两位婴幼儿先天性小眼球并发白内障的屈光矫正方法: 临床案例一 患儿,男,出生于2018年2月,于2018年4月12日双眼行晶体摘除术,术后一周配戴框架眼镜,配戴框架眼镜仍旧伴有眼球震颤,同年6月28日验配RGP隐形眼镜。 验配过程如下: 1.  该患儿2月龄行晶体摘除术,术后患儿非常排斥框架眼镜,同时框架眼镜很容易被小手弄脏,并且孩子翻身玩耍框架眼镜很不方便,患儿4月龄时经检查眼前节正常,和家属做充分沟通后试戴RGP隐形眼镜。 2.  因检查当天家长让患儿醒的早,患儿来医院途中家长一直没有让孩子睡觉,并且提前开了美多丽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患儿快困得时候给药散瞳,瞳孔快散开时患儿也已熟睡,因家长把握患儿睡眠时机比较得当,所以没必要用水合氯醛镇定剂。患儿熟睡后开始做检查。 3.  再一次检查患儿眼前节的健康情况,快速测量眼轴、眼压、检影验光、角膜曲率、角膜直径。检查结果见表1。 表1验配RGP隐形眼镜前检查结果 4.  患儿睡得很好,一系列检查完毕后仍然熟睡,可以继续试戴RGP隐形眼镜。根据手持角膜曲率计测出来的结果取平均K值试戴,检查结果如图1。 图1三次测得双眼角膜曲率 5.  因患儿角膜直径只有8.5mm,通过手持角膜曲率检查出来的结果发现患儿左右眼角膜曲率相差较大,并且检查角膜曲率时因患儿睡眠状态角膜没有位于检查区域的最中央,所以推断测量出来的数字会偏平且左右眼会有明显差异,用Menicon Z 7.80 +10.00 9.2试戴左眼,因此试戴片直径很大,镜片边缘卡在巩膜上,呈隆起状,推测此镜片肯定不舒服,因害怕患儿醒来没有拍照,快速取下镜片,此镜片试戴失败。 6.  因最小直径的试戴片只有Menicon Z 7.00 +22.00 8.0,再次试戴,镜片内有很大气泡,镜片直径比患儿角膜直径略微小一点点,推测此镜片非常陡峭,因为通过三次手持角膜曲率的测量右眼都比左眼角膜平坦,故右眼没必要试戴。

硬镜A、B液除蛋白护理正确操作方法

硬镜A、B液除蛋白护理正确操作方法

无论是配戴角膜塑形镜还是RGP隐形眼镜 为了获得更高的舒适度 确保角膜健康和戴镜安全 对镜片进行深层清洁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除蛋白护理液不知道怎么用 如何使用目立康A、B液进行除蛋白 建议每周对镜片做一次除蛋白护理。 第 1 步 将揉搓冲洗后的镜片放置在除蛋白的镜片夹中。 第 2 步 把除蛋白A液与B液注入到除蛋白镜盒中,盖紧盒盖,轻轻摇动几下,静置浸泡30分钟。 第 3 步 打开盒盖,使用多功能护理液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镜片。 第 4 步 将镜片从除蛋白镜片夹上取下,用多功能护理液再次彻底揉搓、冲洗干净后,放入每日储存镜盒,并注入多功能护理液浸泡保存。 注意事项 1、除蛋白护理液浸泡时间为30分钟。 2、为了避免可能残留的除蛋白A、B液对眼睛造成刺激,除蛋白护理后,建议使用多功能护理液浸泡4小时以上再行配戴。  

角膜塑形镜、RGP的戴镜前准备和配戴注意事项

角膜塑形镜、RGP的戴镜前准备和配戴注意事项

01 戴镜前准备 准备物品 在配戴隐形眼镜前我们需要准备如下物品: 隐形眼镜、多功能护理液、除蛋白护理液和除蛋白镜盒、润眼液、镜盒、吸棒、台面镜、托盘、无毛絮纸巾、干净毛巾。   戴镜前注意事项   1、操作前请在桌面上铺上干净的毛巾或纸巾,防止操作时镜片直接掉落在桌面上被弹飞。 2、戴镜摘镜操作前,请修剪指甲,避免指甲划破损坏镜片。 3、摘戴镜片前,需使用温和的中性洗手液或肥皂清洁双手,并用流动水彻底冲净双手,再用干净的无毛絮纸巾擦干。 4、操作时,身体要尽量贴近桌面,防止镜片掉落地上。 5、新镜片使用前,需核对参数、眼别,每次配戴镜片前,请先对镜片进行清洗消毒。   02  RGP配戴注意事项   1、配戴隐形眼镜,必须严格按要求定期随访。配戴期间,如有出现眼睛红肿、刺痛、怕光等不适症状,请马上停戴镜片,并尽早到医院就诊。 2、重感冒、发烧期间建议停戴镜片,此时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眼睛不适或感染。 3、镜片如果出现裂痕或破损,则不可再配戴。 4、配戴RGP隐形眼镜不可做身体对抗剧烈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以防撞到眼睛使镜片偏位掉落。一般的跑步、跳高无影响。 5、洗脸、洗头、洗澡、游泳时不可配戴RGP隐形眼镜,防止污水污染镜片引起眼部不适或冲走镜片。 6、如遇风沙入眼,切勿搓揉眼睛,需尽快将镜片取下,将异物弄出,清洗镜片后再配戴。 7、如需要化妆,请先戴镜再化妆,先取镜再卸妆。 8、晚上睡前需取下RGP隐形眼镜,不可戴镜过夜。 9、初戴者为了能更好地度过RGP隐形眼镜的适应期,建议第一天配戴4小时,第二天配戴6小时,第三天配戴8小时,每天依次递增2小时配戴时间。 10、配戴RGP隐形眼镜随访时间为:戴镜后第一周、一个月、以后每2~3个月复诊一次。   03 角膜塑形镜配戴注意事项